微信分付来了,为什么专家都喜欢主导用户做选择题?
商业创新洞察-网络营销策划-骆海滨发现,自2019.9.16日左右,网络上纷纷传出非官方消息,称腾讯内部正在孵化一款信用支付产品:分付(暂定名称)。据介绍,“微信分付”其实就是一款继蚂蚁花呗、京东白条之后的“消费信贷产品”。也就是说——将来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时,同样也是可以象“花呗”一样可以预支“微信分付”系统内的额度,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购物体验,然后再在账期内延长时间付款或将账单进行分期付款。
腾讯的“微信分付”产品即将推出,这代表腾讯系重新点燃了信用支付的战火。据悉,“分付”预计在今年的第四季度上线,由腾讯的微信支付团队运营。目前正在与部分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进行洽谈合作。未来分付或像微粒贷一样,通过开放白名单形式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助贷、联合贷的模式来运营。
“微信分付”即将亮相,相比于京东白条、蚂蚁花呗,分付的入局有些姗姗来迟。早在2014年2月,京东推出先消费,后付款的“白条”业务,次年蚂蚁金服旗下的蚂蚁花呗也正式上线,至此拉开了抢占信贷消费金融市场的序幕。截至2018年12月末,京东白条应收账款余额增长至344.49亿元,应收账款不良率仅为0.48%,而蚂蚁花呗也曾在2017年创造年净利润34亿元,不良坏账率1%的成绩。
提到微信支付团队,我们首先会想到微信支付蚕食支付宝移动支付版图的历史战绩。在移动支付市场,过去是支付宝一家独大。2015年第一季度,支付宝在移动互联网支付交易市场的份额为74.92%,腾讯旗下财付通仅为11.43%。但在2014年的春节,微信支付用微信红包偷袭了马云的支付宝,并在之后的持续运营后实现了目前移动支付双寡头局面。2018支付宝以53.78%的市场交易份额占据移动支付头名,腾讯金融则为38.87%。支付宝和腾讯金融二者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2.65%,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这两天坊间消息传出来之后,有许多的业内人士认为,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的最主要作用还是为了吸引用户能够在各自的电商平台进行消费,而腾讯并没有相应的电商平台来支持,所以这也是腾讯迟迟没有推出信贷消费功能的原因之一。
甚至,99.9%的媒体和专家都在说——如果“微信分付”推出面市之后,对于消费信贷支付而言,你会选择用微信版的“花呗”来信贷消费支付吗?你认为“微信分付”能否在信用支付领域能够撼动支付宝“花呗”的地位吗?
我们不妨截图,来看看网络之上大家是如何来评价和选择的:
从以上部分网友的评论截图来看,网络营销推广方法与方案策划_骆海滨认为,微信分付一经推出之后,肯定是有TA的应用与消费市场的。且不说专家们怎么看待两个巨头的优势与劣势,也不从产品本身去分析是不是有需求与市场,因为都有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而且在线消费信贷支付已经实打实的存在着消费者需求。我个人只是从市场现量和消费现状的层面来看,总觉得专家们喜欢对消费者主张“非此即彼”或“二选一”意识形态,是一种错误的舆论导向,对于结果而言并无实质意义。
讲实话,蚂蚁花呗或者是京东白条,几乎都是新青年一代的人在各自的电子商务平台消费时应用比较多,几乎70后及之前一代的人用这种提前消费的网络信贷产品比较少见。但是,后者可几乎90%几的都在应用“微信”和“微信支付”啊。所以,就我个人的洞见而言,只要微信支付推出了“微信分付”之后,不管是80后还是80前的消费群体,在消费支付习惯和应用生态的影响之下,慢慢的肯定会逐渐应用起来,如果腾讯在营销战略上采取行之有效的猛烈攻势或许还会是瞬间火爆也不一定的。
因为,微信APP的应用份额毕竟还是要大于“淘宝”、“支付宝”和“京东商城”的。即便在利率成本相等的情况下,只要APP本身应用的量级和频次有足够的大和持续化,一个消费信贷的产品推广应用起来还是要相对容易得多。更何况对于年青一代来说,多一个提前消费的信贷产品何乐而不为呢?为什么要选择一个而放弃一个呢?为什不可以淘宝时选择“花呗”、京东购物时选择“白条”,这两之外的其他消费时,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微信分付”啊。再或,说不定腾讯就此树立起的自己的线上商城,也说不定腾讯就此选择拼多多进行战略合作同样都是相互利好的啊。
总而言之,微信分付一旦上线,就我们个人而言除了“京东白条”和“蚂蚁花呗”之外,我一定会选择“微信分付”,并且,可能会更多的使用TA。因为,我平时使用微信的时刻太多了,举手之间的事情我为什么要选择打开“支付宝”或“京东金融”APP呢?
如果说,最终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和微信分付谁会胜出并且利好的持续化生存,最终靠的还是“产品应用生态”的通路和整合营销的战略,谁让这个产品将来的应用可以四通八达?谁的产品对14亿人口的认知认可度影响力更大,谁就必定更胜一筹,走得更远!
- 上一篇
知道这些商业创新真相,你的创业项目可能会熬到天亮!
真正可落地、可推进和可实现价值的商业创新,一定是粉碎「经验主义」和逃离「教条主义」的「新发现」、「新组合」和「新价值」。但是,这只是一种创新意识思维的路径,最为吊诡和让你无意识到的却是你可能打破了界限、挣脱了教条、摈弃了经验,可是你从来未意识到和思考过...
- 下一篇
营销广告策划与文案创意,你为什么总是在浪费成本?
商家们总是巴不得把自己的各种不同、各种优势都一股脑的说出来好让消费者都知道。然而总是适得其反让受众无感、反感或走得远远。其实有个潜在的现实是——当消费者面对过多的选项时,大脑往往会很困扰,要么避开要么左右思考,从而增加了购买即时决策的成本。